2024年4月20日大众证券报精华摘要

今日股市行情 > 股市行情最新消息 >来源:网络 时间: 2024-04-20 07:04:50 


1

蓝筹股发力,上证综指本周涨逾1%,政策密集期主题板块机会多

本周,大盘呈现强势震荡的走势。全周来看,上证综指上涨1.52%,报收3065.26点;深证成指上涨0.56%,报收9279.46点;创业板指下跌0.39%,报收1756.00点;沪深300指数上涨1.89%,报收3541.66点。对于下周市场,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国九条”的逐步落实,市场投资风格更倾向大盘蓝筹股。后市,投资者在留意权重股走势的同时,可关注题材股轮动的机会,重点关注低空经济、化工、石油等板块的动向。

蓝筹股轮番走强

随着新“国九条”的出台,本周市场投资风格出现明显变化。以石油、化工、保险、银行、建筑为代表的蓝筹股轮番走强,不少公司股价创出年内新高;中小盘题材股分化加大,周一、周二,不少中小市值的股票出现大面积跌停。随着证监会对相关问题进行澄清,周三,中小市值的股票大幅反弹。

从各大指数表现来看,上证综指走势明显强于深证成指。周四,上证综指盘中一度突破3100点。沪深300指数本周走势最强,周涨幅为1.89%。同花顺统计显示,沪深300成份股中,本周涨幅前10位的分别是中国中车、中国巨石、科沃斯、亿联网络、玲珑轮胎、中信银行、云南白药、海大集团、白云山、中信特钢;万泰生物、德方纳米、天赐材料、深南电路、泰格医药、德赛西威、福莱特等公司股价本周下跌超过一成。

从板块表现来看,运输设备、保险、家电、航空、石油、电信运营、银行板块涨幅居前;酒店餐饮、旅游、公共交通、互联网板块走势较弱。概念股中,飞行汽车、“中特估”、低空经济、铁路基建、草甘膦板块领涨;ST板块、物业管理、汽车拆解、旅游跌幅居前。

同花顺统计显示,“中字头”个股中,有11只周涨幅超过两成,分别是中信海直、中公高科、中铁装配、中远通、中纺标、中国西电、中粮科工、中交设计、中邮科技、中机认检、中核科技。

低空经济概念股持续升温

面对蓝筹股的走强以及题材股的分化,低空经济概念股本周以来颇受市场关注。

消息面上,4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低空经济具有服务领域广、产业链条长、业态多元等特点,是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稳妥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前景光明。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推动形成场景丰富多元、供给智慧高效、监管安全规范的低空经济健康发展良好局面。

国联证券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低空经济后续相关细化的政策,包括产业联盟和产业集群的建立以及具体的可执行方案,如,未来全国的补贴怎么开展、空域如何放开、政府采购细则等。

同花顺统计显示,本周,低空经济概念股中涨幅超过30%的分别是苏交科、安达维尔、中信海直、恒拓开源、莱斯信息、深城交、金盾股份。

继续关注蓝筹股动向

对于下周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在跟踪权重股走势的同时,可关注题材股轮动的机会。

国联证券分析师郭荆璞认为,国际油价自2024年初进入上行阶段,持续大幅上涨。WTI和布伦特油价在2024年3月分别突破80美元/桶和85美元/桶;4月分别突破85美元/桶和90美元/桶的关口。由于常规油田从勘探到产油大约需要5年的资本开支投入,上游资本开支低迷或将限制2024年石油市场产能的增长,在需求自然恢复的条件下供应短缺或将延续,高油价下油服行业有望受益。

开源证券表示,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聚焦的产业发展的“新赛道”,2024年是低空经济发展元年,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首要前提。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框架包括四张“网”,分别为“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

华鑫证券一分析师告诉《大众证券报》记者,新“国九条”的出台,对于以ST板块为代表的垃圾股是真正利空。本周以来,中小市值股票的走势相对较弱,随着投资者对于政策面的深入解读,中小市值股票走势将会逐步分化,一批有业绩且成长性好的个股有望走出独立行情。此外,近期地缘政治冲突有所加剧,对于相关市场可能产生冲击,进而影响A股市场。临近“五一”假期,投资者在操作上应控制仓位,避免短线盲目追涨。

记者 汤晓飞

2

湖南裕能:磷酸铁锂龙头将迎来盈利拐点

湖南裕能(301358)是国内增势迅猛的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公司成立于2016年,主要从事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生产与销售,用4年时间实现磷酸铁锂产量由吨级向万吨级的飞跃。2020年国内磷酸铁锂市场格局中,公司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25%。2019年至2022年,营收及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192.60%和171.53%。

铁锂正极需求空间可观,预计未来三年需求年复合增速达30%。2021年在补贴政策退坡大环境下,磷酸铁锂累计装机量首次反超三元电池,占比达51.68%,迎来全面逆袭。2023年补贴政策正式取消后,该年磷酸铁锂市场占比已达68.29%。多重因素推动铁锂需求回暖: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技术的推出大幅提升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下游整车端搭载铁锂电池的畅销车型陆续上市;储能端建设进程加快,铁锂储能电池优势显著。东吴证券预计,2024年至2026年,全球磷酸铁锂实际需求可达到194万吨、257万吨、326万吨,年复合增速达30%。

铁锂正极行业扩产放缓,加工费盈利已触底,行业盈利底部确立。融资困难叠加盈利底部双重因素影响下,新建项目暂停,预计2024年产能约为290万吨,同比增长38%;2025年产能约为340万吨,同比仅增长16%。短期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恢复至80%,湖南裕能已满产,但扩产仍谨慎。预计2024年铁锂正极行业产能利用率74%,与2023年相当,但2025年产能利用率将超过83%,供需拐点确定。2024年一季度铁锂加工费已降至历史新低1.6万元/吨,仅龙头微利,行业将逐步出清,因此,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加工费恢复可期。

公司掌握核心技术,规模成本优势和优质客户构筑强劲盈利能力。公司掌握高温固相法制备磷酸铁锂的核心技术,产学研结合持续创新,产品性能兼具高压实密度、高容量和高稳定性。与同行业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毛利率水平更优,主要得益于:四川基地规模效应释放带来人均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高工艺成熟度实现单位折旧、能耗的下降;公司电力采购单价和平均职工薪酬更低。客户层面,公司拥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头部客户,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的主供,占二者份额40%至50%,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兼为公司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分别达到7.90%、3.95%。

公司绑定头部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出货高于行业增速。公司定位高压实,得益于产品质量高且供应稳定,份额持续扩张,2023年湖南裕能份额为34%,较2022年提升约6个百分点;2024年1至2月,份额约为35%,市占率持续提升。同时,储能贡献增量,公司储能型铁锂循环寿命8000次以上,2022年储能产品市占率15%,估计2023年总体出货超过50万吨,市场份额为32%。考虑公司龙头地位稳固,大客户份额稳中有升,动力、储能新产品陆续量产,预计2024年公司出货约为70万吨,同比增长近40%,超过行业增速。此外,锰铁锂积极推进,预计2024年下半年小规模放量,目前客户性能反馈良好。

公司产能持续加码,加深一体化布局。公司持续加码磷酸铁锂产能,预计2025年公司磷酸铁锂产能达92.32万吨。此外,公司通过竞得2处磷矿探矿权、扩大磷酸锰铁锂及磷酸铁产能、布局锂电池回收,推进“资源-前驱体-材料-循环回收”一体化布局。预计2025年磷矿开始投产,若未来磷自供比例达20%,对应平均单吨利润还可增厚550元,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民生证券表示,公司是磷酸铁锂的行业龙头,规模化效应凸显。预计公司2023年至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424.2亿元、352.0亿元、497.4亿元,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8.4亿元、15.6亿元、23.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43元、2.06元、3.05元,公司当前PE估值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东吴证券表示,此前市场公司预期较低,当前加工费及盈利触底,安全边际显著,后续拐点确定性较高,具备盈利弹性,预计2023年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13亿元、27亿元,给予公司2025年15倍PE估值,目标价53.55元/股,维持“买入”评级。记者 刘希玮

3

澄清“不涉及低空经济”难挡炒作热情,世纪鼎利股价19日涨停

虽然早已在互动平台澄清“不涉及低空经济”,但19日,在资金的合力“爆炒”下世纪鼎利(300050)的股价拉升至涨停。截至19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3.46元/股。

获机构合力“爆炒”

Wind数据显示,19日世纪鼎利主力资金净流入金额8047万元,其中超大单净流入金额3776万元。截至19日收盘,26.82万手买单,位列买一。

因连续3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该股19日登上龙虎榜。机构专用席位分别以1457.35万元及1358.52万元的买入金额位列买一、买三;买入金额最高的前5名营业部合计买入金额6433.78万元。卖出金额方面,西南证券上海普陀区宜君路营业部以1541.67万元卖出金额,位列卖一,该席位同日卖出金额417.50万元;位列卖二的机构专用席位当日卖出金额1487.34万元,该席位同时位列买三;位列卖三的机构专用席位卖出金额1039.75万元,当日卖出金额899.70万元;卖出金额最高的前5名营业部合计卖出金额5792.60万元。

亏损幅度逐步缩小

世纪鼎利实行通信、职业教育的双主营业务模式,其中,通信业务包括无线网络优化产品的研发销售、网络优化及技术服务业务,属于通信行业中细分行业。

公司19日披露业绩报告,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收3.6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61%;净利润亏损2.15亿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缩小42.89%。其中,通信及物联网行业相关业务实现营收2.70亿元,占营收总额的74.56%。公司于 2023 年 11月完成了对子公司上海一芯的转让,实现聚焦核心业务,优化资产结构。

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153.60万元,同比增长2.92%;净利润亏损202.03万元,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缩小84.25%。

3月29日,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就世纪鼎利“中标中国联通广东低空智能融合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信息进行核实。公司4月1日在回复中表示,项目主要是按联通客户要求使用无人机搭载公司自研5G的空测盒进行低空场景的网络测试,收集通信网络的数据并回传到路测分析平台进行分析,中标金额为60万元,属于公司通信主业网络测试业务范围,中标金额较小,对公司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未达到信披标准。

对于投资者关注的“低空经济”概念,公司回复表示:“公司通信业务主要是为运营商、系统设备商、终端厂商等提供专业的网络测试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等,不涉及低空经济。”

记者 朱蓉

4

年内第三高,下周限售股解禁市值攀升至1381亿元

Wind数据统计显示,下周(4月22日至26日),A股限售股上市数量共计48.1亿股,以4月19日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为1381.32亿元,较本周环比大幅增加275.9%,且在2024年周解禁市值排名中,位列第三高。

两公司解禁市值合计占比逾66%

解禁个股来看,下周有1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市值超过10亿元。其中,华利集团、德业股份解禁市值分别超过200亿元,北元集团、华恒生物、招商蛇口、行动教育、百龙创园等公司限售股市值也分别超过30亿元。

Wind数据显示,华利集团将有10.2亿股在4月26日限售到期,数量占总股本比例高达87.48%,以周五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高达684.2亿元。不过,中银证券4月17日发布研报,仍给予华利集团“买入”评级,理由主要包括:1、四季度经营拐点进一步明确,公司订单结构升级下,ASP增长;2、毛利率呈现改善趋势,费用控制良好;3、期待海外大客户补库,带动公司订单快速增长。

德业股份本次股票上市类型为首发股份,股数为2.84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6%,涉及股东数量为5名;上市流通日期为4月22日,解禁市值达232.76亿元。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收盘,德业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798.7万元,连续8个交易日净流出,累计净流出2.24亿元。

这两家公司解禁市值合计达916.96亿元,占下周解禁总量的66.38%。

行动教育被机构上调目标价

相比于德业股份,华恒生物近日则持续获主力资金净流入。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收盘,华恒生物主力资金净流入592.93万元,连续6个交易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2551.54万元。该公司5525.19万股限售股将于4月22日起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35.07%,解禁市值为60亿元。

行动教育虽然有解禁,但近日被机构上调目标价。国泰君安4月19日发布评级报告称,维持行动教育“增持”评级,最高目标价为62元/股,较此前目标价上调23.7%。该公司将有7412.27万股于4月22日限售到期,市值约为36.33亿元。

4月18日晚间,北元集团发布一季报称,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82亿元,同比减少14.04%;净利润1618.98万元,同比减少88.23%。该公司14.03亿股限售股将于4月22日起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35.31%,解禁市值为59.3亿元,此次解禁股份类型为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记者 陈慧

5

净赚5亿多元却当“铁公鸡”,吉林高速遭监管问询后宣布高额分红

吉林高速(601518)净赚5亿多元却不分红的行为,遭到市场的高度关注。实际上,早在今年2、3月份,已有不少投资者向公司提出分红诉求,但公司却仍于4月12日审议通过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直到上交所问询后,吉林高速才“改口”每股分红0.09元,为公司近十年来最高分红方案。

股民提出分红诉求未果

今年2月28日,有投资者在公共平台上向公司表示:“高速公路板块中,优秀公司分红率在70%的水平,公司目前有息债务极少,现金极多,但公司过往分红水平一直很低,投资回报获得感远远不足。目前,国务院国资委鼓励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提高投资回报,公司作为吉林省优质国企,在分红和投资人回报上是否有新的规划和责任当担?希望公司认真考虑,在目前负债压力极低的水平下,提高投资人的股息回报或者股份回购,将分红率提升至60%以上的行业平均水平。”

面对投资者提出的2023年年度分红诉求,吉林高速证券部回复称,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分红政策,具体方案将在公司的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

此后的3月份,投资者有关公司分红的诉求一直没有停止过。有的投资者甚至对上一年度(2022年)未分红表示不理解。关于2022年未分配利润的用途,吉林高速在其年报中解释称:“公司预计未来12个月内拟对外投资、收购资产的累计支出金额较大,计划约为12亿元左右……将留存收益继续投入公司经营和项目建设,着眼于公司未来的长远发展,进而有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长期回报(该预计不构成业绩承诺),可以保障公司未来分红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和分红的稳定性。”

即便“不分红”的质疑声颇多,4月12日,吉林高速仍然审议通过了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拟不进行利润分配、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其中,副董事长刘先福、独立董事林建忠对该预案投弃权票。

上交所问询后公司“改口”分红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吉林高速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0.99亿元、3.18亿元、3.94亿元、5.46亿元,连续五年盈利、连续三年盈利增长,但公司现金分红比例仅分别为0、0、10.18%、0、0,仅2021年度低比例分红3240.95万元。

那么,公司连续多年盈利,为何选择多年未实施现金分红?

对此,吉林高速也给出它的理由:“公司留存未分配利润将用于日常运营发展、投资、偿还债务等。”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17.96%,连续多年下降;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6.35亿元,连续多年增长;期末货币资金余额达15.13亿元。

面对吉林高速“吝啬分红”的行为,上交所于4月14日向公司下发了利润分配方案的监管问询函,并表示: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之一。请公司全体董监高就现金分红方案相关事宜是否具备合理性发表意见,并审慎评估现金分红方案是否符合公司长期战略,是否有利于投资者分享公司发展成果,就现金分红事项及时回应市场和投资者关切,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增强现金分红的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

在此背景下,4月19日,吉林高速公告称,公司拟调整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90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7亿元(现金分红比例31.14%),所需现金分红资金由吉林高速流动资金解决。

据Wind统计,2014年至2022年,公司每股发放股利的区间为0元至0.07元。吉林高速本次修订后的利润分配预案为每股派发红利9分钱,为10年来最高水平。

19日,上海一券商资深人士向《大众证券报》记者表示:“在上交所的问询下,吉林高速迅速反应,公布了一项总额超过亿元的现金分红计划。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公司对监管意见的重视,也显示出公司管理层对于股东利益的重新考量。此举可能与当前资本市场对于高股息率股票的青睐有关,同时也是公司改善形象、提升市场信心的策略之一。”记者 张曌

6

一季度日赚1.15亿元,宁德时代不惧车企“断舍离”?

宁德时代(300750)是当之无愧的全球动力电池之王。2023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市占率高达36.8%,已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一。在宁德时代的合作企业名单中,除了宝马、大众、福特、沃尔沃等一众国外传统车企巨头纷纷出现外,包括蔚来、理想、小米在内的国内新势力车企也悉数在列。

2024年首季度,宁德时代延续了此前的强势表现,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05.1亿元,同比增长7%,动力电池国内市场份额占比已接近五成。财报公布后,多家机构发布了“业绩超预期”的研报。但不容忽视的是,“宁王”已经连续两个季度(2023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一季度)出现营收同比下滑,且下滑幅度均达到了10%。在营收下降背后,是不断传出的车企正对宁德时代“断舍离”的消息。

销售费用半年内激增至111亿元

2024年第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达到105.1亿元,换算成每天赚到的钱,约为1.15亿元,这是宁德时代成立至今,最好的一个开局。在两年前,这个数字还仅为14.93亿元,平均每天赚0.17亿元,相当于今年的零头。

宁德时代的这份一季报看点颇多。除了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2024年前3个月,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突破92亿元,在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基础上同比增长18.56%。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的背后,是宁德时代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重回25%上方。截至2024年3月底,公司该数据为26.42%,较上年同期提升约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销售净利率数据创出了2017年以来的同期新高,为14.03%。

在多项财务指标创出新高后,宁德时代的现金流继续增厚。2021年年底时,公司的货币资金为890.72亿元,到了2024年3月底,这一数字增长至2885.72亿元。此外,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达到283.58亿元,同比增长约为35.25%。对此,宁德时代表示:“这反映了公司经营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伴随着一连串数据的增长,营收数据同比下降10.41%就略显格格不入。这是宁德时代自2021年以来,一季度营收首次同比下滑。而更令市场关注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的营收已经出现过一次10%以上的同比下滑。

宁德时代在一季报公布后举行了业绩说明会。其间,公司透露了2024年一季度的电池销量约为95GWh,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5%。这意味着,其销量增长,但营收却出现了下降。

“收入下降主要是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电池价格相应下行。”对于营收的“反常”表现,宁德时代给出了解释。

另一项有所下滑的数据是研发费用。2024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该数据为43.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3亿元。对此,公司给出的解释也与材料价格下降有关。按照宁德时代的说法,公司的研发费用主要由研发材料支出、人员支出、设备折旧摊销等构成,而今年第一季度,因为“材料价格同比明显下降”,导致研发费用“同比微幅下降”。

不过,在销售费用上,宁德时代实现了同比增长。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该数据约为33.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第四季度,宁德时代的销售费用达到了惊人的77.32亿元,同比大增89.7%。也就是说,在过去的6个月内,公司花在“营销”上的钱达到了111.19亿元,已经超过了2023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之和。而从公司的过往数据看,销售费用中售后综合服务费的占比较高,通常超过70%。

“宁王”遭遇车企“断舍离”?

2021年,宁德时代的营收首次迈过千亿元关口,归母净利润也顺势来到百亿元上方。当年,大幅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以及以碳酸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被视作宁德时代得以“封王”的两大关键原因。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欧洲实现新能源乘用车注册量226.3万辆,同比增长65.7%;同时,美国汽车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当年,美国新能源轻型车实现销量71.6万辆,同比增长124.6%。

到了2022年,宁德时代彻底甩开了身后的追赶者,公司实现营收3285.94亿元,同比增幅再度超过150%。至此,“宁王”的名号响彻业内。

但宁德时代越是赚得盆满钵满,越是映衬出新能源车企的尴尬处境。截至目前,多家宣布“全面电动化”的上市车企已出现连续亏损,而新势力车企中更是只有理想实现了盈利。

成本高企是新能源车企面临的共同难题,而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构成中,动力电池占比不低。2022年7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动力电池价格过高,“要占整车成本的40%至60%”,他们一直“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即便在碳酸锂价格经历了一轮调整后,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比重依然维持在30%附近。

于是,市场开始把车企自研电池的动作解读为:成本压力高企下,车企对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传统动力电池厂商的“断舍离”。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选择布局动力电池领域。2020年,广汽集团参与投资巨湾科技,准备自研超级快充电芯;2021年3月,吉利集团宣布投资300亿元,用于制造动力电池;2023年年底,埃安、极氪、蔚来三家车企相继发布自研电池……

“尽管头部车企在不同程度上对动力电池技术或生产有所掌握,但在动力电池制造领域,这些车企和现有的头部电池企业相比,尚不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南京证券新能源行业研究员张儒成认为,动力电池是有规模效应的,“头部电池企业的成本优势和研发优势都比较显著,在技术路线不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国内动力电池行业较为集中的格局或许很难打破。”

储能绘出第二增长曲线

车企敢于向传统动力电池厂商频频“亮剑”,或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一轮技术红利已经消耗殆尽,整个市场正在等待新一轮的技术突破。

不久前,上汽集团旗下新车智己L6发布,尽管只是搭载了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车,但却被市场寄予厚望,A股固态电池板块也随之迎来一轮上涨。

几乎是同时,广汽集团宣布了旗下固态电池研发的最新进度,该电池预计于2026年搭载到旗下昊铂车型上。据公司介绍,这款电池产品可以实现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整车续航里程可超过1000公里。

“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主要区别是液态电解质占比不同。所谓半固态电池,是在添加固态电解质的同时,保留了液态电解质。”张儒成告诉记者,半固态电池、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他同时指出,半固态电池更像是固态电池技术全面应用前的过渡性方案,因为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仍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固固界面接触造成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以及材料成本较高、良品率不高等问题”。在其看来,车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目的或在于“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行业领头羊,宁德时代在固态电池上的投入已有10年时间。尽管如此,董事长曾毓群还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把固态电池推向市场“还有很多困难”。

动力电池新技术迟迟无法落地。眼下,储能更像是宁德时代的下一张王牌:2023年,公司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市占率达到40%,已连续3年排名全球第一。宁德时代在描绘发展重心时,甚至将“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列为了重要战略核心,在其看来,在全球范围内,储能政策环境的持续优化将带来相关业务的重大发展机遇。

日前,宁德时代发布了旗下最新储能产品——天恒储能系统,这是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6.25MWh、可大规模量产的储能系统,把单位面积能量密度提升了30%,整体占地面积则减少了20%。

虽然相较于动力电池业务,宁德时代的储能业务营收占比不高,但伴随着投入的加大,其增长势头较快。2023年,公司实现锂离子电池销量390GWh,同比增长34.95%,其中,储能电池销量占比约为17%,达69GWh,同比增长46.81%,领先于动力电池的同比增速。而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储能电池占锂离子电池销量的比重已经接近20%。

根据财报,宁德时代的储能产品涵盖了发电侧、输配电侧及用户侧三大应用领域,但公司并未具体透露相关收入的占比。“国内储能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发电侧的新能源配储,以及输配电侧的独立储能,还有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等。”张儒成告诉记者。

记者 陈陟


7

主力本周大幅加仓银行股,德赛西威跌停,机构反向做多

周五,大盘全天窄幅震荡,午后缩量横盘,双创指数调整幅度较大。盘面上,午后部分资金尝试风格切换,光刻机、量子技术、新型城镇化概念均出现明显异动,同期黄金等周期股有所回落,但整体量能不济,指数未见明显波动。本周,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沪指累计上涨1.52%,深成指上涨0.56%,创业板指下跌0.39%。

从行业资金流向来看,在申万134个二级行业分类中,本周有20个行业获得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银行板块净流入金额最多,包括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型银行,合计主力净流入了14亿元。此外,航运港口、航空装备、航空机场、油服工程等行业均获得较大资金流入。而电池、工业金属、软件开发、消费电子、IT服务、游戏等板块则遭主力大幅卖出。

对于银行板块,华泰证券认为,近年来,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不断加大,名义利率持续下降,促进实体企业融资。但与此同时,银行净息差持续下降,自2019 年大幅下行51bp至2023年的1.69%。央行4月18 日发文表示,要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净息差,提高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政策预期向好叠加股息优势突出,把握银行加配机遇。建议把握资产质量稳健的高分红标的,推荐资产质量稳健的高股息标的,如工行、建行、农行、招行,以及具备修复机遇的优质区域行,如南京银行、常熟银行。

从龙虎榜数据观察,本周机构专用席位总成交70.17亿元,其中,买入37.54亿元,卖出32.63亿元。个股来看,机构专用席位买入金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中信海直、金盾股份、德赛西威,卖出前三的分别是中信海直、金盾股份、晓程科技。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海直、金盾股份属于本周热炒的低空经济概念股。中信海直周五涨停,一机构净买入3828.38万元。金盾股份周五上涨8.04%,全天换手率达42.87%,龙虎榜数据显示,有6家机构合计净买入2.94万元。德赛西威周五跌停,却有7家机构合计净买入了1.63亿元。招商证券4月19日发布评级报告称,维持德赛西威“强烈推荐”的评级。

北向资金方面,4月19日全天净卖出64.9亿元,连续4个交易日减仓。其中,沪股通净卖出33.91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0.99亿元。本周,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近67亿元。记者 陈慧

8

三年冲A终折戟,洲宇设计曾一年减员上千人

与房地产行业密切相关的建筑设计企业洲宇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洲宇设计”),三年冲A最终折戟。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发现,身处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洲宇设计,2022年大幅减员超过千人,但在员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洲宇设计的营收并未大幅减少,也未能扭转净利润下滑的趋势。同年,多家提供设计外协服务的企业进入洲宇设计前五大供应商,其中,一家外协供应商社保0人,一家外协供应商经营异常、欠税。

就员工人数降幅与营收变化匹配度,外协方经营异常、欠税等相关问题,本报曾在3月28日致函洲宇设计,但并未收到实质性回复。一周后,洲宇设计与保荐券商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终止IPO。

利润持续下滑

减值损失对净利润影响大

洲宇设计主营业务为建筑设计,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通用建筑设计、BIM设计及产业化、综合设计咨询。包括龙湖、融创、蓝光、新希望、恒大等在内的多家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洲宇设计重要客户。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洲宇设计分别实现营收约6.83亿元、8.50亿元、8.02亿元、3.4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498.01万元、8791.00万元、8015.67万元、3316.34万元。

业绩下滑的背后,洲宇设计应收款项占比持续处于高位。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各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063.15万元、29367.70万元、24067.56万元和23490.67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分别为21.90%、34.50%、28.65%和27.47%。2020年末,如果考虑计算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之和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则达到61.5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前述占比分别为82.16%和103.15%。

同时,公司还面临回款难局面。近年来,受宏观调控及行业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出现周期性变化,房地产企业信用分化,延长上游结算周期,采用供应链融资、票据、以房抵款等多种结算和支付方式也已较为普遍,部分企业开具的商业票据兑付出现障碍。

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洲宇设计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1703.18万元、-3684.88万元、-3577.28万元、-49.84万元;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分别为-1116.72万元、-2864.13万元、-3413.31万元、-1871.80万元(见图一)。可以看出,洲宇设计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影响不断增大。


图一: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具体构成

截至2023年6月末,洲宇设计应收款项账面价值合计超过7亿元,应收账款金额位列前五名客户分别为龙湖、融创、万达、新希望、东原。洲宇设计针对融创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高达1050.96万元,恒大为574.98万元。

另外,洲宇设计以房抵款形式回款的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至2022年,公司抵房回款分别为2068.97万元、1.76亿元、2.07亿元。

洲宇设计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面临房地产行业变化引致的业绩下滑50%甚至亏损的风险。

一年减员超千人

与营收变化难匹配

面对净利润持续下滑局面,2022年洲宇设计大幅减员超千人,但仍未扭转净利润下滑的趋势。

设计人员的整体设计能力、规模可谓洲宇设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由于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激烈,设计人员流动性较强,且2021年下半年以来地产行业发生一定变化,洲宇设计为应对风险主动降低扩张速度,调整业务板块布局。

2022年,洲宇设计设计人员数量出现缩减,公司表示:“若公司未能及时优化管理、薪酬分配等政策,势必造成设计人员流失的风险增大,则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招股书显示,洲宇设计2022年大幅减员,员工人数由2021年末的2436人大幅缩减至1402人,截至2023年6月末,员工人数为1421人,而在2020年公司员工人数稳定在2083人(见图二)。


图二:洲宇设计及其子公司的员工人数及变化

随着员工人数大幅缩减,洲宇设计的人工成本大幅下降。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人工成本分别为30810.65万元、35070.90万元、24470.78万元和10706.37万元,在主营业务成本中占比分别为70.92%、65.94%、60.25%和54.20%,主要包括设计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金与住房公积金等,是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构成。

不过,洲宇设计的营收并未随着员工人数的大幅缩减而大幅减少。公司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实现营收约6.83亿元、8.50亿元、8.02亿元、3.40亿元。

外协方经营异常、欠税

值得一提的是,大幅减员的2022年,多家提供设计外协服务的企业进入洲宇设计前五大供应商,但多个外协供应商无资质,一家外协供应商社保0人,一家外协供应商经营异常、欠税。

招股书显示,2022年,洲宇设计前五大供应商中,四家提供设计外协服务,分别是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呦呵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席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其中,洲宇设计向河南呦呵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采购专业设计外协,向其余三家供应商均采购的是辅助设计外协。

结合洲宇设计2021年7月及最新披露的招股书看,公司长期向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采购设计外协服务。2018年、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向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采购金额依次为341.24万元、288.19万元、425.17万元、295.08万元。

通过企查查查询的工商信息显示,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为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为万强,所属行业为商务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建筑平面设计服务。企查查进一步显示,该工作室资质证书为0,显示的客户仅有洲宇设计一家;其2018年、2020年年报显示,从业人数仅1人(见图三、四)。


图三: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2018年年报


图四: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2020年年报

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384.34万元的采购金额,位列2022年第三大供应商,采购内容主要为“主要采购施工图工程技术咨询、方案设计、前期策划定位、前期方案配合、项目竞品调研、设计优化、图纸校对咨询服务”。

企查查数据显示,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法定代表人为邢子凡,注册资本为1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工程管理服务,工程监理,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技术咨询,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标代理,政府采购代理,企业管理咨询,计算机软硬件开发、销售。

引人关注的是,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异常且欠税(见图五)。2023年7月,因未依照《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该企业被四川天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2024年1月发布的信息显示,该企业欠税逾6万元。


图五: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异常

河南呦呵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在企查查中显示的资质证书也为0,2022年,洲宇设计主要向其采购工程咨询服务,交易金额为338.80万元。

深圳席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是为数不多有资质证书的供应商。2022年,洲宇设计主要向其采购设计咨询、户型设计、技术措施前期咨询服务,交易金额为320.09万元。

但从工程咨询单位备案来看,深圳席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才开始从事工程咨询业务,备案时间为2023年3月。

那么,2022年,多家提供设计外协服务的企业进入洲宇设计前五大供应商,与当年大幅减员有无关系?在其年报披露的从业人数为1人的情况下,成华区强恒建筑设计工作室如何完成洲宇设计向其300万元左右的设计外协采购?该供应商是否主要为洲宇设计服务?四川康萨特建筑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经营异常,甚至欠税,洲宇设计在供应商的选取上是否审慎?公司多家主要外协方存在社保参保人数为0人或从业人数为1人,外协方用工是否合规,是否采用兼职人员或在校学生,能否确保向公司提供的外协服务质量?各外协方是否为洲宇设计关联方,交易价格是否公允,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优化管理、薪酬分配等政策”是否就是裁员、压缩员工薪酬等?近年来是否就是通过压缩成本来维持利润稳定?作为建筑设计企业,在员工大幅缩减的情况下,洲宇设计的营收并未大幅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缩减近半的员工人数能否支撑同等体量的业务?大规模减员后,是否存在非法延长员工工作时间的情形?减员期间是否存在劳务纠纷?

结合合同订单、项目进展、设计人员数量等,公司服务采购对应成本结转是否存在跨期核算的情形?是否存在将期间费用计入合同成本的情况?是否存在人员挂靠情况?

就上述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于3月28日通过电邮向洲宇设计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记者 程述

9

施美药业“神秘”前高管撞名大客户新任高管

大客户,尤其是新增大客户,历来是拟上市企业备受审视的重点之一。正在谋求创业板上市的江西施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施美药业”),以仿制药、改良型创新药、创新药的CRO、CDMO等为主要业务,其报告期内大客户在审核问询函中,就受到深交所关注。

《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注意到,施美药业报告期内新增大客户中,一家2023年上半年刚成为公司第一大客户的企业,当年年底便将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施美药业及其全资子公司构成根本违约。还有一家是公司多年受托研发服务大客户和2021年第四大客户,该大客户2023年1月后登记成为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的人士,与施美药业原高管同名同姓——这位“神秘”人士2021年12月成为公司董事、高管,不到一年后“突然”辞职,而且其年薪在公司董监高人员中最高,公司也未披露该人士此前是否为公司员工。

上半年成第一大客户后

年底告公司违约

施美药业报告期内新增的大客户挺多。2020—2023年上半年,15家企业出现在公司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其中9家为新增大客户。

公司对于新增大客户较多的原因,在招股书中如是解释:“前五大客户中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客户存在一定的变动,主要原因为与销售标准产品的企业相比,公司提供的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具有定制化和项目制的特点,公司与每个客户交易额的变动与该客户的研发需求、合作的项目数量、项目规模及研发进度密切相关,项目数量、规模及研发进度的不同,均会导致公司与该客户的交易额发生较大变动,进而造成公司前五大客户发生一定的变动。”

公司最新的新增大客户——2023年上半年销售金额为3300万元的第一大客户同济医药正是公司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客户。招股书显示,公司与同济医药首次合作时间在2023年3月,获取该客户系市场开拓及客户研发项目需求,与之签订了金额3300万元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研发成果转化合同。

上述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批件颁发日期为2023年6月27日,已成果转化,药品由公司生产。

不过,截至2023年上半年底,公司对同济医药尚有990万元应收账款。公司称,主要系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项目于2023年6月2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并核发药品注册证书,根据合同约定,形成该应收账款,2023年7月已回款。

然而,同济药业2023年12月便把公司告了。

施美药业在招股书中称,2023年12月18日收到法院的《应诉通知书》等文件,同济医药与山东创新(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技术转让合同纠纷一案已受理。“原告同济医药认为山东创新、发行人未配合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国药准字H20233803)MAH(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权益及生产场地变更等,未履行合同义务,构成违约,诉请解除各方于2023年3月9日签订的关于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规格:50mg)的《技术转让合同》、返还原告已支付的技术合同转让款2970万元、返还原告生产模具采购、物料采购及委托加工预付款合计147.13万元、支付原告合同违约金990万元,并承担案件诉讼费、保全费等诉讼费用。”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该案件尚未开庭审理,但武汉中院已裁定冻结山东创新、公司银行账户资金共计4101万元。

公司称,针对上述技术转让合同纠纷,山东创新及公司将积极应诉及提起反诉,依法主张自身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鉴于案件尚未开庭审理,相关案件对发行人利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际影响以法院的最终判决为准。

从新三板挂牌的同济医药2024年3月14日发布的涉及重大诉讼公告看,施美药业反手又将同济医药告了。

同济医药的诉讼请求与施美药业招股书披露一致,公司反诉同济医药的请求为:1、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支付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权益变更相关费用人民币427.16万元;2、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支付销售利润损失人民币2849.88万元;3、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支付物料采购费人民币65.72万元和订单差额补偿款人民币396万元;4、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赔偿未参与国家第九批集采而造成的损失人民币49.82万元;5、判令反诉被告向反诉原告支付违约金人民币990万元;6、判令本案诉讼费、保全费和财产保全保险费等反诉原告支出的费用均由反诉被告承担。

公司的理由是:自身无任何违约情形,同济医药单方面要求解除合同,应赔偿相应损失。

同时,同济医药的公告显示了其起诉施美药业的原因——认为施美药业“未配合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MAH权益及生产场地变更,并要求同济医药增加支付MAH变更费用500万元,主观恶意明显,构成根本违约。”

翻阅同济医药2023年4月4日披露的购买资产公告可见——拟以3300万元购买施美药业子公司山东创新自主研发的“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50mg)”药品上市持有人注册批件及生产技术。

上述交易转让对价及支付方式上,3300万元转让价款分五次支付(施美药业为乙方):1、第一期转让价款为990万元,由甲方在合同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2、第二期转让价款为990万元,由甲方在第一期转让款支付后5个工作日内,乙方向甲方移交合同产品的全部注册资料电子版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3、第三期转让价款为990万元,在合同产品获得生产注册批件后10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向乙方支付;4、第四期转让价款为165万元,在合同产品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变更至甲方获得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向乙方支付;5、第五期转让价款为165万元,在合同产品药品生产场地变更或增加至甲方生产地获得批准后10个工作日内,由甲方向乙方支付。

施美药业称自身无任何违约情形,同济医药为何认为公司“未配合枸橼酸西地那非口崩片MAH 权益及生产场地变更,并要求同济医药增加支付MAH变更费用500万元”,以及同济医药所称的情形是否真实存在,还有该情形是否属于违约或者超出双方合同约定,这些都值得关注。

毕竟,诉讼金额4000多万元,对双方而言都不算少。

原高管不止撞名大客户高管

施美药业的报告期内新增大客户黄海制药,只在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出现过一次,为2021年第四大客户,销售金额671.22万元,其也是公司医药研发与定制化生产业务客户。

不过,黄海制药是公司受托研发服务的多年大客户。公司对问询函的回复显示,2021年到2023年上半年,黄海制药一直跻身受托研发服务前五大客户。翻阅招股书可见,公司2019年9月与黄海制药签订了金额为1130万元的非布司他片委托研发合同。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企查查查询的工商信息均显示,与施美药业全资子公司山东创新同样位于山东的黄海制药,目前法定代表人、董事兼总经理为刘亚娟;变更登记信息同样均显示刘亚娟2023年1月成为董事,5月成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见图一)。


图一:国家企信平台黄海制药变更登记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黄海制药的刘亚娟,与施美药业的一位“神秘”前董事、副总同名同姓。

招股书显示,施美药业的这位刘亚娟似乎来得静悄、去得匆匆——2021年12月底至2022年11月左右任董事(非独立董事,到11月22日)、副总经理(到10月28日)。

梳理来看,公司2021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赵平(公司全资子公司广州施美总经理助理、市场部经理)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公司补选了刘亚娟。紧接着,公司的第三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上,江样其(公司实控人江鸿兄弟、间接持股超5%股东、董事)因个人原因辞任副总经理职务,公司又聘任刘亚娟接替其为副总经理。

刘亚娟任职不到一年,在2022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职务,公司补选了赵利军(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山东创新常务副总经理),此时刘亚娟已因个人原因辞去副总经理职务。

而且,公司给这位原董事、副总经理刘亚娟开出了董监高人员中最高的年度报酬——其2022年年薪为71.34万元,比实控人、董事长、总经理江鸿的65.00万元年薪还多出数万元。

施美药业招股书中,并未提及这位刘亚娟任董事、副总经理之前,是否为公司员工。

需要注意的还有,黄海制药目前掌舵人刘亚娟,还撞名A股企业冠昊生物(300238)的一位原董事、副总经理。

冠昊生物2020年3月13日发布的董事监事完成换届及聘任高管公告显示,新任非独立董事、副总经理刘亚娟的简历为:“中国化学制药行业协会政策法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药物临床试验学术组委员;中华医学事务CMAC委员会委员。1990年至1996年任河南省安阳市第一制药厂制药管理工程师;1997年至2012年在西安杨森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历任销售经理、市场发展资深经理、市场部经理和市场部副总监等;2012年至2020年在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担任副总经理、副总裁/学术中心总经理;2018年至2020年1月在青岛黄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总经理;2019年至2020年1月在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副总经理(见图二)。”


图二:冠昊生物公告中其董事副总刘亚娟简历截图

冠昊生物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其高管刘亚娟任职期限为2020年3月13日至2022年1月14日。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企查查查询的变更登记信息均显示,青岛黄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黄海制药持股100%)2020年3月4日发生过主要人员变更,刘亚娟不再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见图三),其登记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日期为2019年7月3日,而目前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又是刘亚娟。2019年7月成立的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黄海制药持股20%)在2020年10月16日,也发生过刘亚娟卸任董事的变更登记(见图四)。


图三:国家企信平台青岛黄海医药经营有限公司变更登记截图


图四:国家企信平台青岛海济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变更登记截图

那么,施美药业原董事、副总经理刘亚娟,与公司大客户黄海制药目前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刘亚娟是否为同一人?这两位刘亚娟,与冠昊生物的原董事、副总经理刘亚娟,又是否只是撞名,都值得关注。

围绕公司前高管刘亚娟的疑问还有:在成为董事、副总经理之前,刘亚娟是否是公司员工?如果不是,公司任命其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的原因是什么?公司突然任命刘亚娟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以及刘亚娟不到一年后突然因个人原因离职的背后,是否存在特殊情形?根据公司披露,刘亚娟任职公司期间,是2022年年薪最高的董监高人员,公司对其支付如此高薪的原因是什么?

此前,围绕原董事、副总经理刘亚娟以及刚成第一大客户的同济医药当年底便起诉公司等相关疑问,《大众证券报》明镜财经工作室记者通过电邮向施美药业发去采访函,多次致电公司招股书披露的公开电话,但未能接通,截至发稿时未收到公司回复。对于施美药业其他值得注意情形,本报将继续关注。记者 尔东

10

4月19日“大众30”成份股报告

鄂尔多斯股价本周上涨近9%

本报讯(记者 汤晓飞)本周,大盘呈现震荡整理的走势,上证综指上涨1.52%,深证成指上涨0.56%,大众30指数上涨0.40%。

30成份股本周涨幅前五位的是鄂尔多斯、中国医药、徐工机械、恒源煤电、江西铜业,涨幅分别为8.98%、5.77%、5.15%、5.07%、4.94%;跌幅方面,怡球资源、华电国际、三星新材跌幅居前。

值得一提的是,鄂尔多斯股价本周上涨近9%。鄂尔多斯拥有硅铁产能15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5%左右,是硅铁行业的龙头。公司化工产品主要为PVC树脂,其成本中50%左右为电力。2021年以来,随着连续扩产,硅铁行业供给过剩,2023年行业产能利用率明显下降,价格及利润下行,行业进入周期底部区域。机构认为,从价格及供给角度看,PVC行业同样处于周期底部。公司具备成本优势,能够支撑硅铁及PVC树脂板块盈利,若需求回暖,公司业绩弹性较大。

回顾一下本周30成份股调整情况:周二,新选入徐工机械,调出万邦达;周三,新选入工商银行,调出宝莱特。

30指数回顾


“大众30”成份股每日报告


聚焦行业龙头

亨通光电:光通信稳步发展

亨通光电(600487)主营光纤光缆生产,通过收购股权进入海洋能源、智能电网、海洋通信领域,新业务拓展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当前公司400G光模块产品已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小批量应用,800G光模块产品已在领先交换机设备厂商处通过测试。

目前,公司稳坐光纤光缆前三强企业,随着整体产品结构升级,在多年技术和制造经验积累下,规模效应显现,其光通信产品毛利率提升。智能电网业务方面,2023年,公司特高压和智能电网领衔各项业务增长。在2024年国家电网两次输变电项目采购中,子公司已中标约3亿元。海缆业务方面,2024年以来,公司海缆和海工中标项目约11.86亿元,位居行业前列。

机构认为,2024年国网电网投资总额预计同比增长10%,其中特高压电网依然是国家建设投资的重要领域,电缆线缆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但是头部市占率提升叠加行业规模提升,仍将为上市企业带来较大增长确定性。民生证券预计公司2024年至2025年净利润分别为26.26亿元、31.04亿元,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声明: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只提供信息参考,涉及资金炒股投资,请慎重在做投资判断,据此操作盈亏自负、风险自担。

文章标题:2024年4月20日大众证券报精华摘要

链接地址:http://www.xjwuliu.net/